None

本來以為是個貨幣, 結果是多個賭場.

比特幣的安全預算指的是用以保護區塊鏈安全的總獎勵,包括區塊補貼(新鑄造 BTC)與交易手續費。文章首先闡述了比特幣如何運用工作量證明 ( PoW ) 機制解決重複支付問題,並說明當不誠信礦工佔據超過半數算力時,可能出現 51% 攻擊,例如透過重寫最近交易史實現重複消費、過濾特定地址的交易,或是生產僅有礦工獎勵而無正常交易的空區塊,從而令網路癱瘓。

隨著每四年一次的區塊補貼減半,文章指出比特幣的安全預算正逐漸縮水,而原本預期以交易手續費來彌補補貼減少的缺口,卻並未達到預期效果。由於礦工所得必須在扣除裝置與電費等龐大成本後才能獲利,不足的激勵可能導致礦工算力總額下降,進而增加網路遭受 51% 攻擊的風險。專家們均擔心,倘若獎勵持續下滑而交易需求無法成比例回升,比特幣的安全性會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安全預算減少的問題,文章提出三大解決方案:第一,透過鏈上最佳化與擴容,提升交易量,從而使低費率也能累積成可觀的獎勵;第二,改變共識機制,但此舉可能違背比特幣原始設計,並引發中央集權化問題;第三,變更貨幣發行模式,如尾部發行、持幣費收取或銷毀長期閒置的幣款,但這些方案大多被視為有損比特幣固定供應的基本原則。同時,文章也駁斥了部分常見錯誤觀念,例如僅憑比特幣價格上揚即可彌補獎勵下降的想法,強調安全預算必須以 BTC 計價,否則礦工容易受到賄賂而影響誠信操作。

討論區中,多位網友從經濟效益與現實操作兩端針對 51% 攻擊的可行性展開討論。有意見認為,雖然短期租借算力可能成本較低,但若要永久購置足夠裝置並展開持續攻擊,其成本將高得難以承受,甚至連國家級對手在內也無法輕易承擔。此外,有網友就市場對區塊大小調整與費率變動提出見解,認為現有交易量下的低手續費狀況正反映出比特幣使用率下滑,未來若不從系統激勵與經濟模型上做出調整,網路安全將更易受到破壞。整體而言,討論強調雖然理論上存在攻擊風險,但經濟動機與網路共識等因素仍是比特幣安全的重要防線。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41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