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壟斷集團如何利用Apps違法

資本主義很少著墨的就是怎麼降低市場進入門檻, 當沒有門檻的時候, 尋租就會減少.

Cory Doctorow 的文章指出,當競爭消失時,有效的監管制度也隨之瓦解。競爭不但能防止同業聯手對監管機構說謊,也會削弱企業利潤,使它們缺乏足夠資本去操控監管者。作者認為,現代社會中的人們無法自行判斷每個高度技術性的議題,例如汽車防鎖死煞車系統軟體是否可靠、疫苗接種建議是否合理、建燈結構是否安全等,因此必須依賴專業監管者來訂定規則。這種制度仰賴不同企業的對立主張相互制衡,如同科學的「同行審查」(peer review),能防止誤導和自欺。然而,一旦行業集中於少數大型公司,它們高層之間的熟識與共同利益,便使整個產業容易協調一致、形成壟斷集團,並藉龐大資金影響乃至收買監管機構,產生「監管俘虜」(regulatory capture) 現象。

Doctorow 指出,「監管俘虜」有兩面。一方面,遭俘虜的產業能任意違法破壞公共利益、剝削勞工甚至汙染環境;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會與監管者結盟,共同對付競爭者、新創公司或外國對手,形成一種「對內放任、對外高壓」的不均衡監管。他以科技公司為例,批評這些企業藉由應用程式 (app) 掩飾行為本質,製造法律灰區,例如 Uber 主張自己不是僱主,因為只是「透過 app 指派任務」;Airbnb 把違法旅館包裝成「共享住宿」;金融科技 (fintech) 自稱創新服務、實則是未經監管的銀行;加密貨幣業者透過 app 交易未註冊證券;RealPage 向房東提供演演算法建議統一提高租金,卻宣稱不算聯合哄抬價格。Plexure 則藉麥當勞 app 蒐集顧客監控資料,用於個人化漲價。這些行為不僅讓企業「以 app 戲法脫法」,更利用智慧財產權法律禁止「繞過防護」的條款,阻止他人修正或破解不公平設計,達成「用 app 犯罪,修 app 反而有罪」的荒謬局面。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呈現出多樣觀點。部分留言者認為 Doctorow 過於理想化競爭的重要性,指出許多高度競爭的產業如房地產與金融,其實更容易陷入政治與監管俘虜,強調過多競爭會令監管難以執行。另一些人則從社會契約角度討論 Airbnb 的問題,有人主張 Airbnb 類似傳統鄉村待客習俗,另有住戶指出短租客造成噪音與社群退化,破壞原有鄰裡關係。討論中也有人探討「法律與軟體之爭」:隨著社會規範被程式碼取代,法律制度難以監督軟體的實際運作,導致公眾對自身被禁止或封鎖的原因毫無透明度。部分參與者悲觀認為單一國家的法律已難以有效規範全球化的軟體生態。

有評論者進一步批判 Doctorow 的邏輯與修辭,認為他誇大所謂「用 app 違法」的現象,像 RealPage 的案例其實涉及言論自由與市場資訊共享的憲法爭議,並非單純逃避監管。另有留言懷疑他的舉例,如防鎖死煞車系統的普及是靠大型業者與監管共演,而非小公司競爭使然。也有讀者指出科技巨頭逐漸演變成兼具資訊監控與市場壟斷的「準情報機構」,連餐飲連鎖如麥當勞也依賴顧客資料牟利,甚至比賣漢堡還賺錢。整體而言,討論呈現兩大焦點:一是對「法律失靈、軟體治世」的憂慮,二是對 Doctorow 敘述風格與概念如「enshittification」的分歧評價。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8136